香港學園傳道會差傳事工 HKCCC GSM
  • 關於我們
  • 關注工場
    • 日本 >
      • 鮑治義、鮑翟潔瑩家庭
      • 關俊文、關吳敏慧家庭
      • 李凱兒 (Amy Li)
      • 日本STINT - ドーモ(DOMO)
    • 棗鄉 >
      • 胡瘋、家燕家庭
      • 晴風
      • 棗鄉STINT - 證
      • 棗鄉STINT - 麻雀
    • 創啟東亞 >
      • 彩雲
      • 謙順
      • 拾穗者夫婦
      • 非拉鐵非家庭​
      • 靈原STINT - 若晞
      • 雙城STINT - 小米
    • 柬埔寨
    • 未得之民
    • 法國
    • 希國
    • 其他地區 >
      • 加拿大 - Esther Yau
  • 參與機會
    • 「獻上禱告為祭」宣教祈禱會
    • 宣教教育 >
      • On Your Mark 宣教課程
      • 差傳門訓小組
      • 青年宣教啟動課程
      • 短宣隊長訓練
      • Exchange with Missions
    • 短宣體驗 >
      • 棗鄉短宣 2019
    • 短期實習宣教計劃 STINT
    • 長宣機會
  • 宣教資源
    • 出版書籍
    • 宣教文章分享
    • 影片
    • Instagram
  • 聯絡我們

宣教文章分享 |ARTICLES in missions

On Your Mark宣教課程—本地跨文化體驗習作

23/2/2017

評論

 
​朱健楓
圖片
「雖然自己害怕與人交談,但神卻安排了意想不到的人,令我在訪問中大致輕鬆。訪問後……也有人主動問我訪問的過程和佩服我的勇氣。這三次訪問只是我個人跨文化宣教中一個小嘗試,往後要向人傳福音便需要更多的裝備和禱告。期望我能以宣教士為目標,繼續在宣教上大膽嘗試和努力學習。」- On Your Mark學員 朱健楓

來自巴基斯坦的Yasir

在九龍公園來回踱步大半小時,找到一位單獨坐著的南亞裔中年男士。他很爽快就答應接受訪問。他來自巴基斯坦,來港約有廿年,育有三名子女。原來他相約一小時後與朋友在公園集合,之後會到重慶大廈買菜。他居於葵涌但卻到尖沙咀買菜是因為尖沙咀的肉類比較新鮮。我對他在香港的生活狀況很感興趣,因為未試過跟在港巴基斯坦人溝通。發覺他頗滿意在香港的生活,而且他的子女因為自小在香港成長,頗適應香港的環境。因為很多香港人也懂英語,所以與本地人溝通沒有太大問題。其後他更主動分享自己居港多年來的一些經歷,例如在港開支頗大的煩惱。
​
  交談後我稍為認識了香港的南亞裔人士多一點,例如為何他們喜歡到重慶大廈、整個家庭在香港的情況和對香港人的看法。可惜是次訪問未能了解他們所受的差別待遇,始終外地人在港求職定居絕非易事。他給我一個不錯的印象,因為他沒有對我的問題感到抗拒,而是越來越願意主動透露自己的背景。

初到香港的意大利人Antonio

在九龍公園一個噴水池旁邊坐著一個無所事事的西方人,感覺可能不是遊客,所以上前問他是否有空。他來自意大利,約30歲。最初他有點拘謹,語氣比較平淡。但因為他年輕的關係,我們很快就已經找到話題。尤其當問起他的興趣和職業時,他會很樂意表達自己對音樂、藝術和烹飪的喜愛。他慢慢表露出健談的性格,越發主動分享自己的經歷和背景。我和他相遇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原來他不久前向一位旅居意大利的香港女子教授意大利語,之後談戀愛,更為了女朋友下定決心到香港定居。我和他見面時他在香港還未夠一個星期。他也請教我該從什麼途徑求職,因為他必須在三個月內取得工作簽證。

​  當我開始分享自己的背景,我們才發現彼此的信仰相同,而且他來港後也有到女朋友的教會參與聚會。他分享女朋友的教會聚會內容,又詢問我關於弟兄姊妹交際的常規。
此後我們也有繼續在網上聯絡,感恩他很快就會有工作。期望我往後有機會相約在他暫時居住的南丫島一起遊玩。

  從來沒有期望藉著訪問認識到一位朋友,所以這個經歷為我打了一支強心針,勇於了解自己平時不敢接觸的人。原來街上認識陌生人都有機會保持長遠關係。

​公司前實習生Marcus

​Marcus來自內地,曾經在我工作的公司當過一年實習生。現在仍然在大學讀書,是我在公司裡關係最好最深入的一位前同事。曾經邀請他一起去佈道會,雖然他不太願意接受福音,但我和他的關係也沒有因此受損。他知道我要做這份功課也很願意和我一起吃飯見面。

  除了知道他的近況,今次訪問也令我了解更多關於他在香港所遇到的困難。他最初不太習慣香港網上資訊開放。社交網站中網民對社會及政治的爭拗令他很困惑,不懂得判斷孰是孰非。不同的人的論據和討論的複雜性慢慢摧毀了他在內地一直以來所接受的價值觀。但幸好他是個擅於適應的人,到現在他已經不太執著於討論的哪一方為之正確,對社交網站已經沒有當初的恐懼。
他也透露了在公司實習期間感到不舒服的經歷。他感到香港人不願意與其他內地人交往(他本人就沒有遇到這個問題)。但總括而言,他不太覺得香港人有偏見,反觀自己的家鄉也會看不起外省人,和被教懂不要認識北方人。
​
  他在香港的經歷啟發我在外地生活時該如何調整心態。如果能夠學習他在文化差異上採取一個較寬容的態度,都不難適應當地的文化。

體會與感受

在九龍公園的經歷令我為之振奮。雖然自己害怕與人交談,但神卻安排了意想不到的人,令我在訪問中大致輕鬆。能認識到意大利人Antonio更是我要連番感恩的事。我往後作街頭傳福音都會以今次經歷作為動力,勇於了解別人和表達自己。我在訪問裡發現自己有平易近人、親和力強的優點。雖然內心膽怯,但因為我耐心聆聽,所以破冰後普遍人都很願意與我交談。

  我也善用今次機會來影響教會的弟兄姊妹。因為他們大多都甚少在街上傳福音。訪問後我在通訊軟件上分享自己與Antonio的照片和介紹我要做的這份功課,他們也有人主動問我訪問的過程和佩服我的勇氣。往後我也會以不同方式推動教會年青人關心宣教。
​
  當然,這三次訪問只是我個人跨文化宣教中一個小嘗試,往後要向人傳福音便需要更多的裝備和禱告。期望我能以宣教士為目標,繼續在宣教上大膽嘗試和努力學習。
(作者為2016-2017 On Your Mark Track 1之學員)

*​On Your Mark為學園舉辦的宣教課程,當中有一個習作鼓勵學員作本地跨文化體驗——在香港接觸三其他文化的人,了解他們的文化,並關心他們在香港的生活情況。
評論

    Author

    宣教同工及宣教士的分享

    Archives

    六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一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二月 2016

    Categories

    全部
    宣教培育.學員心聲
    宣教大本營.差會工作
    宣教釋經篇章
    工人密語.宣教士見證
    差傳的事
    愛-同行.宣教士關顧
    百花齊放.多元宣教
    禾場廣大.工場介紹

    RSS 訂閱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關於我們
  • 關注工場
    • 日本 >
      • 鮑治義、鮑翟潔瑩家庭
      • 關俊文、關吳敏慧家庭
      • 李凱兒 (Amy Li)
      • 日本STINT - ドーモ(DOMO)
    • 棗鄉 >
      • 胡瘋、家燕家庭
      • 晴風
      • 棗鄉STINT - 證
      • 棗鄉STINT - 麻雀
    • 創啟東亞 >
      • 彩雲
      • 謙順
      • 拾穗者夫婦
      • 非拉鐵非家庭​
      • 靈原STINT - 若晞
      • 雙城STINT - 小米
    • 柬埔寨
    • 未得之民
    • 法國
    • 希國
    • 其他地區 >
      • 加拿大 - Esther Yau
  • 參與機會
    • 「獻上禱告為祭」宣教祈禱會
    • 宣教教育 >
      • On Your Mark 宣教課程
      • 差傳門訓小組
      • 青年宣教啟動課程
      • 短宣隊長訓練
      • Exchange with Missions
    • 短宣體驗 >
      • 棗鄉短宣 2019
    • 短期實習宣教計劃 STINT
    • 長宣機會
  • 宣教資源
    • 出版書籍
    • 宣教文章分享
    • 影片
    • Instagram
  • 聯絡我們